修行寄语(四)
2013-07-17 22-32-01 来源: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:仁炟法师 点击:次
#答疑解惑#回复@菩提心徐杰:将佛菩萨圣像贴身戴不?敬。//@菩提心徐杰:顶礼法师!为什么不可以带佛菩萨像作为护身符呢?请法师开示!南无阿弥陀佛!
#答疑解惑#回复@听泉: 可以。//@听泉:請問法師,欲為父母求長壽健康,日誦心經和金剛經,不知妥當否?弟子於心經最有感應。
#仁炟法师#【三皈五戒】大家学佛,最好皈依佛门,受持三皈五戒,这样会得到诸佛菩萨、龙天护法的佑护。然后按照师父规定的功课做早课、晚课等定课。这样,修行容易上路,比较快一些。
#仁炟法师#【戒定慧三学】佛教是智慧的宗教。学佛可以开智慧、祛烦恼。怎样才能开智慧呢?须依戒、定、慧三学来修行。所谓由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持戒是前提、是基础。不持戒而学佛者,定和慧便无从谈起。
#仁炟法师#【皈依体和戒体】有的人未皈依佛门,未受持三皈五戒,仅是自己念佛诵经。从修行的角度讲,因其不具备皈依体和戒体,没有护皈护戒龙天护法的护持,又没有师父引路,修行的障碍会很多。
#仁炟法师#佛教最重视的是真修实证,来不得半点虚伪。要脚踏实地,同时还要严格持戒,修持才能有所长进,切记不可以愚痴狂慢。若是有人在修行的路上稍有一些进步,便得少而足,以为自己很了不起,会容易堕入魔道。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。
#仁炟法师#修行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,要下一番苦工才行。
#仁炟法师#修行的过程就是祛烦恼开智慧的过程。只管耕耘不问收获。老老实实地念佛、诵经、打坐,多做好事,不做坏事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还要自净其意,净化自己的思想意识,净化自己的心灵,这就是修行,烦恼就会逐渐减少。
#仁炟法师#修行,要从心地上入手。大家要把修行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,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,不要放纵,更不要宽容姑息自己的缺点。这样慢慢来,天长日久,就会见成效。
#仁炟法师#学佛不从心地上入手,整天坐在那里诵经念佛,就是把大乘经咒、三藏十二部都诵完、都背得滚瓜烂熟,内心充满了瞋恨、怨气和诤斗,而不思当下即是用功处,那还不是真正的修行。
#仁炟法师#修行,重在修自己的清净心。破除我执、我见、我慢。总之,把自己的一切全部放下。真正放下了,心地自然清净。
#仁炟法师#不但我们在这里打坐、诵经、念佛、持咒是修行,我们的日常生活、行住坐卧都是在修行。关键是要有修行的意识。否则,便等同于俗人。
#仁炟法师#佛门弟子为对治贪、瞋、痴,须修三观。即不净观、慈悲观和因缘观。观察一切根身与器界悉皆不净,以停止贪欲。观察一切众生痛苦可悯之相状,以停止瞋恚。观察一切众生皆从因缘生,因缘果报,历历分明,以停止愚痴。贪、瞋、痴三毒停息,则智慧彰显。
#仁炟法师#一般人的四种根本烦恼,即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,皆是第七识末那识的显现。所以,经常“打七”,目的在於打掉每个人第七识的痴、见、慢、爱,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。
#仁炟法师#佛弟子要断恶修善。已生恶令断灭,未生恶令不生;未生善令生起,已生善令增长。如此精进修行,道业必有长进。
#仁炟法师#修行,最难修的是忍辱。要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。人家所以欺负自己,是自己无始劫以来可能欺负过人家。受欺负等於还债。旧债还清,何乐而不为之?
#修行寄语#修忍辱,对境须高高兴兴。受欺负的时候,不但不生气,反而要感恩、感激、感谢让自己修忍辱的人,是他在成就你的道业。
#修行寄语#修行者须放宽心量,高高兴兴地修忍辱。憋着气修忍辱,不是真的忍辱。
#修行寄语#修行者须坚持诵《金刚经》,修禅定以增加定力,不为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八风所动。
#修行寄语#修行,要发大慈悲心、无上菩提心,还要有坚固心和长远心,要时时刻刻怀着卑下心,看别人都是菩萨,唯有自己是凡夫,学习别人的长处。
#修行寄语#要加强自身的修养。常言道:“人行善,福虽未至,祸已远离;人作恶,祸虽未至,福已远离。”因此平常积德行善,就会有善神相伴。